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在2024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深入闡釋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任務、實踐要求等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建設金融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把握建設金融強國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對加快建設安全、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歷史看,金融強國要有高質量資本市場為支撐
縱觀世界近現代史,金融博弈是大國戰略競爭的重要內容,大國崛起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強有力支撐。
(一)金融強國要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支撐,就沒有強大的金融。隨著近現代的商業文明特別是工業化大生產的迅猛發展,大規模集合資金并分散投資風險的需求吸引更多企業走入資本市場。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使投資者可隨時交易股票、債券和貨幣,為荷蘭走向世界經濟與金融的巔峰打下基礎。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德國的拜耳、西門子等公司紛紛在法蘭克福、柏林等交易所募資,助推該國的電力、化工、鋼鐵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依托華爾街的融資和并購,誕生了通用電氣、美國鋼鐵等一批世界級企業,“華爾街-紐約”逐步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二)金融強國要有領先世界的科技實力,資本市場對推動科技創新具有獨特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進步的核心動力。資本市場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定價市場化等特征,在支持科技企業、增強核心科技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每個具有領先世界科技實力的國家崛起的背后,資本都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技術進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催化劑。技術發明早期,由于缺乏大規模資金和長期資金的支持,創新難以引起經濟規模化效應和產業的質變。英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希克斯認為,“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恩格斯稱證券市場為“像蒸汽機一樣的革命因素”,“交易所正在把所有完全閑置或半閑置的資本動員起來,把它們吸引過去,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通過這種辦法提供給工業支配的這些資本,導致了工業的振興”。從以蒸汽機的發明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以通信為特征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再到以信息技術為驅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產業革命由低級到高級、由發明到大規模生產,資本市場發展與高科技產業演進緊密相連,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撐。
(三)金融強國要有完善的法治體系,資本市場對法治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法治建設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保障,集中反映經濟治理的現代化水平。一方面,資本市場信息傳播快、透明度高、規范性強,持續完善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的治理結構、規范經營運作、健全監管規制和市場監督,有助于增強市場整體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資本市場法治環境有助于培育參與主體的契約精神和誠信意識,吸引更多資金進入市場,更好發揮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作用。高水平的法治建設是金融強國的重要保障。19世紀英國頒布《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基本框架。20世紀30年代,美國《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頒布,奠定了現代證券監管基礎。21世紀初,《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完善上市公司會計和審計的要求,《多德-弗蘭克法案》注重防控系統性風險和投資者保護。健全資本市場法治體系為現代企業發展提供基礎性規范,促進了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能力建設。
二、現實看,建設金融強國對我國資本市場提出新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完善金融體系,推動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發展階段,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迫切要求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一)基于新質生產力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要求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定價和資源配置功能。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加快推進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和創新主導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對資源配置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不斷提高資本市場效能。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為要素市場化配置平臺的作用,圍繞企業投資價值形成價格信號,反映行業、企業家能力、技術、人才、風險和內外環境等各種因素,對關鍵要素和標的資產定價,將不同風險偏好和期限的資金有效轉化為社會資本,推動各類要素配置到新質生產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關鍵領域。
(二)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要求不斷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和產品體系。一國金融競爭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金融體系的完備性,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領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資本市場是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包括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及區域性股權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市場體系,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涵蓋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金融產品,為不同類型和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融資、金融機構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居民財富管理等提供了重要支撐。也要看到,資本市場發展不夠平衡,市場參與者結構有待優化,市場效率有待提高,與現代金融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要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為各類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完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
(三)建設強大的金融機構,要求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強大的金融機構是金融強國的關鍵。運營效率高、抗風險能力強、門類齊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是金融強國的必要條件。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可以提升金融機構體系的專業性和國際化水平。資本市場行業機構穩步發展,參與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逐步拓展,成為資本市場乃至金融體系的重要力量,在服務實體經濟、居民財富管理、國家戰略等方面作用日益增強。但國內券商等機構在資本實力、風控能力、專業人才和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與國際一流機構相比仍存在差距。構建強大的金融機構,迫切需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業務體系、綜合服務能力、國際化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要求資本市場深化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強國的核心要素,金融對外開放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市場、機構、產品等維度的雙向、對等、互利開放,有利于各類資源“引進來”“走出去”。我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持續推進,但與建設金融強國要求相比仍有短板要補。要更好統籌開放與安全,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便利跨境投融資,吸引境外長期資金投資,吸納境外企業、資產上市和交易,打造全球投資融資中心、金融資產和大宗商品價格形成中心,提高重要資產和要素資源的全球定價能力。
(五)加強投資者保護,要求積極營造崇法守信的市場生態。投資者是市場之本,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的重要內容。資本市場領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打擊證券違法犯罪,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并強化立體追責,投資者保護制度不斷完善。我國股市有2.2億多投資者,中小投資者占比96%。中小投資者在信息獲取、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相對弱勢。保護投資者是證券監管的首要任務,要尊重資本市場一般規律,牢牢把握中小投資者占絕大多數這個最大的國情市情,營造良好市場生態,提升投資者保護質效,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發展成果。
(六)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求不斷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水平。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金融安全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深入推進,資本市場運行總體平穩。當前,國內外環境復雜嚴峻,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維護市場穩定運行的任務艱巨。要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完善基礎制度,切實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夯實建設金融強國的安全基礎。
三、對標金融強國要求,大力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資本市場,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4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劃了本世紀中葉“建成與金融強國相匹配的高質量資本市場”的發展藍圖。要系統把握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緊扣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為重點,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推進金融強國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積極發揮私募股權市場培育科技型、創新型企業作用。大力發展創業風險投資,為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投科技創造更好條件。加大支持科創企業金融產品創新。發揮科創板支持“硬科技”、創業板支持“三創四新”以及北交所、新三板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導作用,發現和培育創新型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創新可轉換和可贖回的股權債權產品,提高創新資源整合和創新資本循環效率。持續完善期貨、期權產品,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社會價值創造。
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有力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增強資本市場功能作用,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全鏈條抓好上市公司監管,加速市場“優勝劣汰”。嚴厲打擊財務造假、違規占用等違法違規行為。強化公募基金投研和投資者服務能力建設,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提升行業綜合服務能力,更好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壓實投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的“看門人責任”,提升發行人的投資價值、規范運作和信息披露質量。
著力增強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專業機構投資者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樹立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強化風險源頭管控,構建風險防范長效機制,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防和滅的關系。統籌好開放與安全,有序推進資本市場行業、市場、產品對外開放,增強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更加有力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完善資本市場法治體系和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完善行政、刑事、民事立體化追責體系,推動適用公開征集股東權利、先行賠付、調解、支持訴訟、代表人訴訟等方式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強化法治、凈化生態,為各類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投資交易等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生態。
(轉自:中國金融新聞網,供稿: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