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工作委員會連續承辦12年的2018年“中國融資租賃年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工作委員會會長楊鋼做主旨演講。
楊鋼介紹,作為制造業與用戶之間的重要連結紐帶,租賃工具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中國用戶對租賃工具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不僅成為資金融通的重要工具,將來一定會成為資產投資的重要工具。
租賃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不斷改善,相比過去,全社會的信用環境明顯進步,雖然行業內部分租賃企業的業務模式面臨風險挑戰,但客戶端整體信用意識明顯加強,主觀惡意欠租和詐騙意圖相對減少。與此同時,行業發展四大支柱(法律、監管、會計、稅收)的完善和改進也都在進行中。“這些都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全行業最為期待的是在行業合并監管后,新監管部門的監管政策的出臺以及融資租賃的立法實現,這樣能夠更有利于融資租賃業務的規范和對交易各方的權利義務的保護。”楊鋼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租賃業的逆經濟周期特點還沒有顯著體現,由于融資功能的發揮大于融資融物的功能,風險存在一定的積聚。楊鋼指出,一些租賃企業過于追求擴大資產規模,產品過于信貸化,與本應該成為互補關系的銀行貸款成為替代或競爭關系,租賃業需要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租賃工具,它是眾多金融工具中的一種,不是萬能的融資工具。因此,做專、做精產品是行業競爭力的關鍵。其次,行業內的“拷貝”現象有所顯現,新加入企業在業務模式和項目風險控制方面拷貝規模和品牌領先的租賃企業,甚至采用“項目跟投策略”,一方面產生一物多租和追投同一客戶的集中度風險,一方面使自己公司失去了獨立創新的能力,不利于企業和行業的持續性發展。
理解融資租賃業務的價值是更好更快發展和化解風險的基礎。“融資租賃業務是以標的物為載體來解決客戶的資金問題,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說是資金促成實現實物資產的高效手段。”楊鋼強調,融資租賃業務與傳統信貸的重要差別之一是考慮租賃物帶來的未來收益在決策中的作用的不同。
提供以客戶為中心的附加值是融資租賃業務的核心價值之一。融資租賃業務可以劃分為:“設備全服務式租賃”和“設備融資與租賃”模式。前者是在全租賃周期內租賃企業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全服務”,例如設備的購置、交付、運營、維護、再處置等等,客戶享用設備的“產出結果”;后者相當于分期支付設備的全部價款和利息,或在有余值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支付分期支付部分價款和利息并按約定再處置設備,租賃期間出租人不甘于設備使客戶能夠“平靜地”占有、使用設備。“租賃服務附加值需要在這兩個模式中得以強化和體現。”楊鋼介紹,一些租賃公司簡單地以提供資金為租期開始的時間節點,忽略考慮設備交付風險或項目完工風險,是租賃產品信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形成差異化產品,也不利于風險管理。
最后,楊鋼強調,租賃企業不是簡單的資金提供方,發揮租賃工具的獨特價值并在交易過程中體現出與傳統信貸的差異才是租賃行業發展的長久之計。目前租賃行業基于信用、價格、抵押擔保所形成的同質化競爭需要進行轉型。每一家租賃企業應該確定清晰的目標市場、穩定可靠的業務發展渠道、圍繞租賃物的購置和交付過程形成高附加值的租賃產品,并最終打造出真正有別于其他金融工具的產品,形成獨特的行業特色。